多彩墙绘,绘就文明新图景
瓜地里,老汉怀揣篮球大小的黑皮瓜幸福地拍着;打麦场上,堆着一座座金色的麦垛,晾晒场上放着凉茶解暑;农家院落内,老妪摇着扇子坐在树荫下乘凉……这样的场景正以墙绘形式“跃”上农家房前屋后。
5月18日,记者走进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周闸村3组,中华传统美德、讲文明树新风、移风易俗、家风家训,一幅幅墙绘从巷口向村庄内延伸,广场上,一些孩子正认真品读墙上的家风家训。村民苏玉云说:“镇里把家风家训绘在墙上晒在外面,时刻警醒自己在生活中约束行为。”
“去年起,高闸镇组织实施周闸村3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,硬化道路,新建和改建围墙,新建村民活动广场。”高闸镇镇长赵小林介绍,今年,该镇着手对改造庄点植绿补植、绿化美化,打造乡村文明广场,巩固提升美丽村庄建设成果。
产业兴旺,聚合发展新动能
在周闸村百亩拱棚西瓜基地里,群蜂竞相飞舞授粉。
“口感脆甜,这西瓜喝油吃糖哩!”富硒西瓜基地内,“西瓜大王”马兴培育的西瓜吸引周边游客慕名前来预订。
在马兴西瓜种植协会带动下,如今高闸镇建成李桥、马家湖、韩桥、周闸、高闸移动大棚连片基地5个,全镇年人均从种植西瓜中获得收入2500多元。
在高闸村2组晟祥菌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内,妇女们忙着采摘新鲜秀珍菇。
“全村30亩秀珍菇菌棒每袋出菇0.75公斤,预计产出45万公斤,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。外加45亩大棚平菇,年产35万公斤平菇,高闸村蘑菇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吴忠市连片面积最大的蘑菇种植基地。”合作社负责人张银平介绍。
高闸镇今年在农业发展后劲上聚合新动能,实施新叶川洋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、茂鑫通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、勋彬食用菌生产建设项目。同时,以周闸村为示范中心,辐射全镇,种植拱棚西瓜2600亩;新增紫花苜蓿种植2000亩,全镇苜蓿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亩;在李桥村建设黄花菜种植基地,完成高闸村菌菇棚改造及菌菇科普基地建设。
志愿实践,绽放乡村文明花
昨天,利通区朱渠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门口挤满了兑换物品的村民。
“俺家得了3个笑脸,一共15分呢!”“张嫂,你想换30分的大件吧?”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,朗朗笑声从“积分银行”传出。
去年4月,利通区以朱渠村为试点,探索实行环境卫生“笑脸积分”制,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,形成了农民“齐动手”、村庄“高颜值”的新格局。
近日,高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志愿服务,开展政策宣传、爱心义剪、爱心维修、爱心义诊、爱心清扫、爱心慰问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。
“虽然只是爱心义剪,但小举动很温暖。”高闸村村民吴宗舜坦言。正在为吴宗舜理发的志愿者王桂玲也是高闸村村民,在家门口开了一家理发店。去年以来,王桂玲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,经常为孤寡老人免费理发。
记者了解到,高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分为“金土地”“舞动青春”“彩虹爸妈”“平安村庄义务巡防”等9个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移风易俗、扶老帮困、关爱留守儿童、平安巡防、邻里纠纷调解、清扫卫生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。
利通区将“金色阳光·七彩家园”主题创建活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品牌载体,依托尹桥大沟生态公园,围绕朱渠村文化广场,精心打造文化长廊;广泛开展“道德模范”“星级文明户”“乡村好人家”“最美家庭”等一系列创评活动,让凡人善举与美丽村庄互为映衬;繁荣农村文化活动,将文明新风与文化活力同频共振。(记者 苏峰 实习生 王金芳)